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继续提升。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993.9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575.2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7.5:51.7:4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58.3%和38.1%。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631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9099美元。
财政税收:财税收入持续增加。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市本级151.9亿元,增长25.3%(可比口径增长25.8%);县区级187.2亿元,增长27.5%(可比口径增长27.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其中教育、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35.2%、24.1%、20.6%和36.6%。国税局组织各项税收245.2亿元,增长21.1%;地税局组织各项税收255.4亿元,增长22.8%。海关代征税收290.1亿元,增长42%。
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4.4%,涨幅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水平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分别上涨5.7%和1.6%(见表一)。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8.08%,涨幅提高4.8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7.69%,涨幅提高12.33个百分点。
表一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指????标 |
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4.4 |
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 |
105.7 |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
101.6 |
其中:食品 |
110.6 |
烟酒及用品 |
102.6 |
衣着 |
97.1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7.1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4.6 |
交通和通信 |
97.7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7.6 |
居住 |
103.0 |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1%)。其中,农业产值133.3亿元,林业产值4.6亿元,牧业产值154.5亿元,渔业产值183.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4.9亿元,分别增长14.1%、13.2%、24.5%、16.3%和5.8%。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7%。
农牧渔产品产量:完成粮食总产量161.4万吨,为历史第二高产年,比上年下降0.7%;水果总产量132万吨,蔬菜总产量264.4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分别增长8.5%和1.5%;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52.7万吨、24.2万吨和15.1万吨,分别增长21.1%、20.3%和16.4%;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23.2万吨,增长1.4%。其中,海参、杂色蛤和虾夷扇贝产量分别为3.1万吨、34.1万吨和20万吨,分别增长25.3%、14.2%和1.8%。
林业: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0万亩,植树1亿株。其中,海防林基干林带5万亩,荒山造林5万亩,水源涵养林5.3万亩,防沙治沙3万亩。建设生态文明村138个,道路绿化892公里,河流绿化425公里,启动矿山植被恢复5个。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2.99%。义务植树尽责率为80%。
农业建设:发放农民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53项,推广新技术73项。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3家,总数达到595家。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总数达到6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总数达到828家。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家,总数达到56家。新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5个,总数达到295个;新增绿色食品57个,总数达到224个;新增有机农产品18个,总数达到58个。全市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金州区石河水果加工基地等4家单位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
水利建设:新建农村安全自来水工程51项,解决了8.2万人饮水安全。新建各类小型水源工程1064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21万亩;完成灌区干支渠节水改造78公里。除险加固水库29座,完成23项应急度汛工程,新建、加固河道堤防230.7公里。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稳定较快增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77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398.4亿元,增长23.8%。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1047.4亿元,增长24.8%;轻工业351亿元,增长20.8%。“四个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930.3亿元,增长25.6%。其中,石化工业308.2亿元,增长25.1%;现代装备制造业396.5亿元,增长24.9%;船舶制造业133.5亿元,增长39.2%;电子信息产品工业92.1亿元,增长13.8%。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05%。实现销售产值4932亿元,增长22.7%。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有所下降(见表二)。
表二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算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啤酒 |
千升 |
494766 |
-2.4 |
软饮料 |
万吨 |
23.8 |
-4.6 |
服装 |
万件 |
9647.9 |
11.5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502 |
-8.1 |
冷柜 |
万台 |
17.5 |
4.0 |
水泥 |
万吨 |
877.2 |
11.3 |
原油加工量 |
万吨 |
2261.5 |
4.7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888.9 |
52.1 |
煤气 |
万立方米 |
28330 |
-1.5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47877 |
-9.2 |
滚动轴承 |
万套 |
7500.4 |
-6.8 |
金属轧制设备 |
万吨 |
1.1 |
-10.9 |
制冷空调设备 |
万台(套) |
81.5 |
-8.3 |
起重设备 |
万吨 |
6.6 |
19.4 |
改装汽车 |
辆 |
1041 |
-4.8 |
程控交换机 |
万线 |
26.4 |
-12.2 |
机车 |
辆 |
406 |
31.0 |
民用钢质船舶 |
万总吨 |
182.3 |
-2.1 |
打印机 |
万台 |
112.8 |
-7.5 |
激光视盘机 |
万台 |
316.2 |
-23.4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09.6 |
16.2 |
重点项目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形成集聚效应,“两区一带”建设成效显著。重工·起重风电机组扩能改造项目实施,船用曲轴批量生产,中国一重核岛项目建设加快;德国大众30万台自动变速箱项目开工建设,美国博格华纳变速箱模块项目签约;大连湾临海区和大窑湾临港区初步形成了世界级的重装备、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STX第一条船下水,中远造船、船柴扩建项目快速推进,船舶重工长兴岛造船基地开工建设,渤海岸线造船产业带已经形成。市政府与北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大连旅顺机车基地;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台9600kw大功率电力机车正式下线。大石化2000万吨炼油扩能项目竣工投产,逸盛·大化PTA和福佳·大化PX项目开车调试,大孤山半岛石化产业链条形成。花园口经济区引进新材料为主的产业项目12个,被列为国家级新型材料基地。
工业经济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利税总额71.7亿元,下降64.1%;利润总额-23.9亿元,减盈增亏135.6亿元。剔除“两油”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8.8%和7.9%。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建筑业稳步发展。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2万元/人,增长10.9%。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332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1%;竣工面积748.6万平方米,增长74.8%。完成商品房销售额474.6亿元,增长2.9%,其中住宅销售额432.6亿元,增长1.9%。商品房销售面积821.9万平方米,下降0.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70.1万平方米,下降1.8%。商品房空置面积259.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面积176.9万平方米 ,分别增长34%和37.5%。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城镇投资2134.5亿元,增长32%;农村投资378.9亿元,增长20.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项目投资1638.7亿元,增长35.6%;房地产开发投资495.8亿元,增长21.6%。
投资结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32.3亿元,增长91.5%;第二产业投资994.1亿元,增长24.9%,其中工业投资980.6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投资1387亿元,增长30.2%。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3.6:41.2:55.2调整为5.3:39.5:55.2。
城市建设项目:全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35项,完成投资383.6亿元。全面启动进出市区第二条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香炉礁立交桥、鲁迅路、五一路等拓宽改造工程。开发区至金州九里快轨建成运营。城市地铁工程加快推进,地铁一号、二号线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三道沟净水厂改造、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实施了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前关城市中央湿地公园、劳动公园改造及滨海路人行木栈道等项目建设。大连冰峪国家地质公园开园。改造疏港路、迎客路、中山西路和中南路等景观道路,实施了主干道绿化美化工程。海水源热泵技术全面推进,实施了水源热泵项目5项,供热面积144万平方米。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改造50公里,煤气管网改造20.5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38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加快3.1个百分点,增速创近11年来新高。按地域划分,城市零售额1105.9亿元,增长20.4%;农村零售额76.7亿元,增长18.8%。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业987.4亿元,增长20.9%;住宿和餐饮业185.3亿元,增长18.3%;其他行业10亿元,增长0.5%。按商品类别划分,吃品零售额586.7亿元,增长22.8%;穿品零售额205.4亿元,增长16%;用品零售额351.9亿元,增长16.8%。
商贸设施建设:迪卡侬运动用品超市开业、宜家家居开建,进驻香炉礁物流园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4家。大连新时代广场开业,32个国际知名品牌落户。改扩建锦华日本文化街、俄罗斯风情街等7条特色商业街。新增社区便民菜店46个,早餐点403个。启动县域中心镇商业建设,大商超市三十里堡店建成开业,完成金州爱民市场、普兰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7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
七、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7家,注册外资金额60.2亿美元,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8个,注册外资45.1亿美元。新引进日本三菱重工、美国博格华纳等跨国公司项目22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二产业23.9亿美元,第三产业25.8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47.7%和51.6%。先导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0.5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0.8%。新批先进制造业项目、高科技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324个,注册外资43.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0.8亿美元,分别占全年新批总数的63.9%、72.7%和81.5%。
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双双迈上200亿美元新台阶。据海关统计,大连地区内企业(含省公司)完成进出口总额470.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73%。其中,进口216.81亿美元,增长25.33%;出口253.6亿美元,增长15.33%。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449.09亿美元,增长23.7%。其中,进口210.7亿美元,增长26.9%;出口238.39亿美元,增长21.05%。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0.5%,占自营出口总额的47.7%;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8.24%,占自营出口总额的34.2%(见表三)。出口市场多元化,对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85.34%、41.68%和40.32%。
表三 自营进出口额完成情况
指标 |
绝对数(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449.09 |
23.71 |
出口额 |
238.39 |
21.05 |
??其中:一般贸易 |
81.45 |
38.24 |
??加工贸易 |
142.78 |
12.38 |
??其中:机电产品 |
113.81 |
20.50 |
???????高新技术产品 |
27.35 |
0.03 |
进口额 |
210.70 |
26.90 |
其中:一般贸易 |
81.27 |
42.90 |
?????加工贸易 |
98.13 |
14.08 |
??其中:机电产品 |
64.56 |
12.62 |
高新技术产品 |
21.50 |
0.70 |
对外合作:对外合作步伐加快。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1379项;合同金额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倍;实现营业额4.53亿美元,增长27%。外派劳务人员2.51万人次,增长10.6%。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9个,总投资额0.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占85%。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运输企业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4555.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5%。实现货物周转量4487.8亿吨公里,增长9.5%;实现旅客周转量145.4亿人公里,增长7.5%(见表四)。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46亿吨,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外贸吞吐量0.86亿吨,增长4.5%;集装箱吞吐量452.5万标箱,增长18.6%;旅客吞吐量586.8万人次,下降8.9%。周水子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20.5万人次,增长12.7%;纯货邮吞吐量12.94万吨,增长6.4%。
表四 货物、旅客周转量及港口货物吞吐量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4487.8 |
9.5 |
其中:公路 |
亿吨公里 |
86.3 |
15.0 |
水运 |
亿吨公里 |
4199.2 |
9.4 |
民航 |
亿吨公里 |
0.66 |
-4.9 |
旅客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145.4 |
7.5 |
其中:公路 |
亿人公里 |
44.5 |
14.1 |
水运 |
亿人公里 |
7.2 |
-8.6 |
民航 |
亿人公里 |
36.5 |
-0.7 |
港口货物吞吐量 |
亿?吨 |
2.46 |
10.3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
万标箱 |
452.5 |
18.6 |
航运中心建设:大连港与锦州、葫芦岛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港口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大连港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准。辽宁电子口岸正式开通。长兴岛港和庄河港列入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旅顺新港和庄河港通过口岸对外开放预验收。全年完成港口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新增泊位12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329万吨。大窑湾集装箱码头17#、18#泊位建成投产,新30万吨原油码头和中石油LNG码头快速推进,烟大铁路轮渡正式运营。大窑湾综合查验楼封顶,北航道连接段工程完工,口岸监管和安全视频监控二期工程投入运行。长兴岛公共港区航道一期疏浚工程和北防波堤主体工程完工。海铁联运网络不断完善,全年海铁联运量23.5万标箱,增长30%。两岸直航大连至台湾航班正式开通。大连机场航线总数达到147条,其中国内航线100条,国际和特别行政区航线47条;与15个国家、94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其中国际、特别行政区通航城市40个。
邮电通信:邮电通信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3亿元,增长13.1%;电信业务总量158.36亿元,增长14.8%。完成特快专递285.3万件,增长0.8%。邮政储蓄年末余额160.75亿元,增长29.8%。截至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16.44万户,下降1.2%;移动电话用户511.06万户,增长23.9%;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85.8万户,增长20.8%。
旅游:共接待国内游客30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接待海外游客95万人次,增长13.1%。实现旅游总收入400.8亿元,增长23.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5亿元,增长26.1%;旅游外汇收入6.58亿美元,增长13.3%。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旅游宾馆(饭店)212家,增加6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68家,增加2家;旅行社36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6家。国家A级旅游区(点)24个,其中5A 级1个,4A 级10个。
会展:共举办展会96个,比上年增长4.3%;展览面积95.7万平方米,展会平均规模接近1万平方米。参展企业24746家,增长14.6%,其中海外参展企业1869家;到会参展商88456人,增长18.4%。参观人数544.6万人次,其中海外参观人数4.6万人次。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业拥有分行(分公司)级以上金融机构89家,其中银行46家,保险公司28家,证券公司2家,期货交易所及经纪公司5家。金融资产总计7676.9亿元,增长21.7%;金融从业人员5万余人。
银行:存贷款余额大幅增长。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5535.2亿元,比年初增加1082.4亿元,增长24.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2476.3亿元,比年初增加544.3亿元,增长28.2%。本外币贷款余额4062.7亿元,剔除农行剥离不良资产因素,可比口径比年初增加738.5亿元,增长21.6%。不良贷款率3.7%,比年初下降4.1个百分点。全市银行间外汇市场共开放246场,办理外汇交易1386笔,成交金额折合11.3亿美元。英国渣打银行获准筹建大连分行,美国花旗银行落户大连;大连银行获准在北京市设立分行;新成立庄河汇通村镇银行、瓦房店长兴村镇银行2家村镇银行。截至年末,全市拥有分行级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46家。
保险:保险业快速发展。实现保费收入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为近6年来大连保险市场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财产险27.3亿元,增长4.2%;人身险80.1亿元,增长43.4%。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41.3亿元,增长24.5%。其中,财产险15.5亿元,下降0.3%;人身险25.8亿元,增长46.3%。全市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重)为2.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1755元,比上年增加328元。本市首家内资保险法人公司百年人寿获批筹建,3家内外资保险机构落户大连。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法人保险机构2家,省级分公司26家;资产总额254.3亿元,增长22.8%。
期货:期货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合约成交量6.4亿手,比上年增长71.9%,交易量占全国期货交易的46.8%,居全球第十位,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其中,黄大豆一号、豆粕、玉米合约的成交量分别为2.3亿手、1.6亿手和1.2亿手,成交量均居国内期货市场各品种前5位。期货合约成交额27.5万亿元,增长130.5%,交易额占全国期货交易的38.2%。截至年末,全市共有期货经纪公司5家,异地期货经纪公司大连营业部58家。
证券: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内5家企业境内外上市,另有2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全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83亿元,是上年的1.5倍。全市共有上市公司31家,其中境内21家,境外10家。境内有纯A股公司18家,纯B股公司2家,发行A、B两种股票的公司1家。截至年末,全市拥有证券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40家,证券服务部2家。
十、科技和质量技术监督
高新技术: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185亿元,增长22.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605.1亿元,增长35.9%。投入研发经费1960万元,分别启动了风力发电传动系统、重大装备轴承和LED照明等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试点工作。光洋科技开发的“PAC智能控制系统”在药品包装生产线领域成功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多轴联动高速龙门式加工中心系列产品”进展顺利,制造出“动梁可交换工作台可换头五面体龙门加工中心”等3台样机,并签订了销售合同。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筹建完成燃料电池及储能等10个研究部门,能源化工楼已实现封顶。本市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路明集团“幔态LED显示屏”、长城光电“LED照明驱动芯片及动态灯光控制系统”等光电领域自主创新产品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
科技创业: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3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6家;孵化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首次设立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专项资金,支持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成长。成功举办中国(大连)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论坛及研讨会。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科技成果:大连理工大学“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本市8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7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奖励,132项获得市级奖励。全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85项,重点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光电子等8个自主创新专项。发明专利申请1926件,比上年增长20%;专利授权3507件,增长19%。
国际科技合作:成功举办堪称生物技术领域“奥林匹克”的第13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中外科学家参加会议。大连雪龙集团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开展科技合作,获得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支持。齐二瓦机公司被科技部授予“大连国家级装备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富生制药公司研发的中医药现代化技术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全年共对3160家企业生产的3910个批次产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平均合格率为93.8%。为本市380家食品及相关企业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460张,全市食品生产加工获证率达到62.9%。国家和省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抽查农资、建材等7类产品、120批次,合格率为82%;市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抽查农资、建材、电气等产品40批次,合格率为97.5%。杜绝67起质量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全年完成采标项目130项,企业申办采标标志25项,采标总数累积达3142项。组织开展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10项,批准发布实施地方标准3项。加大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力度,检验锅炉2465台,压力容器10135台,定期检验率达到98%;检验电梯1.1万部,起重机械7554台,定期检验率达到96%;检验厂内机动车辆6376台,定期检验率达到90%;检验大型游乐设施160台,客运索道14条,定期检验率达到100%。
名牌数量居全省首位。截至年末,全市共有中国名牌20个,辽宁名牌127个,大连名牌239个,中国名牌、辽宁名牌数量继续列全省首位。经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共有18个产品允许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其中大连鲍鱼7个、大连海参11个。本年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4件。
十一、教? 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3所(另有民办二级学院7所),中等职业学校108所,普通高中80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49所,幼儿园1432所。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共有在校生110.8万人。
基础教育:全市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1.8%,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7%,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6%。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52.2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0.8万人。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部免除,9.4万农民工子女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0.6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8万人,职业中专及职业高中3.6万人,技工学校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3.2万人。在校生千人以上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34所。4.3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了助学金、奖学金。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本市荣获8枚金牌、11枚银牌、17枚铜牌,金牌总数位居全国第六。
普通高等教育:在连普通高等院校(含高等职业院校)本、专科在校生23.1万人,其中市属普通高等院校(含高等职业院校)本、专科2.4万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及普通高等院校民办二级学院6.4万人。在连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机构博士毕业生766人,硕士毕业生7321人,本科毕业生3.6万人,专科毕业生1.8万人。本市普通高等院校科研成果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成人教育:成人高等院校在校生7.1万人,其中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1.8万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5.3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6.6万科次,3278人年内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921个,结业人数22.5万人,在学人数24.8万人。
中小学教师: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7%,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75.7%;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6.8%;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4%。
办学设施:农村全面达到了省定“提高普九”标准。全面完成了22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新建任务。全市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6.6平方米、7.8平方米和14平方米。
十二、文? 化
截至年末,全市拥有市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艺术馆12个,公共博物馆7个。
艺术创作演出:市直专业院团全年演出1450余场、观众近100万人次,其中国内演出649场、观众59.7万人次。《风雨杏黄旗》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节上获得金奖,杂技《大连女孩——车技》获第十六届法国巴黎玛希国际马戏节“金奖”,杂技《现代男女软功——情》获第七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即第二次全国杂技比赛“金奖”。举办了2008年大连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技术表演赛。
社会文化活动:继续组织“打造文化大连”系列活动。继续实施电影放映“2131”工程,为农民放映电影12096场,观众200余万人次。圆满完成了金鸡百花电影节影展工作,放映国际影片28部70多场、国产影片32部100余场、广场电影近千场。大连图书馆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庄河市、金州区、西岗区、旅顺口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年末全市共有报纸7种,期刊55种,出版社(含音像出版社)6家。开展了“送书下乡”活动,销售图书2.8万册,捐赠图书3400余册;推进了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文化市场管理:开展文化市场系列专项检查,共出动3000多人次,检查网吧1800多家次、歌舞厅40多家次、出版物市场1800多家次、经营业户700多家次、印刷企业134家、文物保护单位55个;收缴非法图书音像制品8.5万册(盘),端掉非法音像黑窝点3个。
文博工作:完成295项国家、省、市、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和著录工作;完成835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著录工作。市直博物馆共举办临展、特展32个,全年共征集、接受捐赠实物230件。旅顺博物馆获评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十三、卫? 生
截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2373个(含诊所及卫生所1870个),其中医院111个。编制床位数27056张,实有床位数27422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4.4张;卫生工作人员4.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万人,每千人拥有医生2.4人。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3.8/10万,婴儿死亡率为4.61‰。人均期望寿命80.65岁。
医疗及预防保健:市内四区32个街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2所、社区医院4所。艾滋病、结核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9%以上。
医学科研:全市组织申报科研课题257项,其中14项列入市级科研计划。组织科技成果鉴定39项,其中30项科技成果被评为市科技进步奖。组织申报新技术项目503项,其中257项准入应用于临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年末,全市共有218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全市新农合最低筹资标准由上年的80元/年人提高到120元/年人。
十四、体? 育
群众体育:成功承办了奥运会、残奥会火炬接力大连站传递活动。全年举办重点群众体育活动360项,培训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2300人。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市125个行政村建设了标准篮球场地,提前完成在全市302个行政村建设标准体育设施的目标。在社区、机关新增100个体育健身活动室,在城乡建设100条健身路径。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向本市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捐赠2785件体育健身器材。成功举办20余万人参加的第六届国际徒步大会、万人太极拳展演、全国百大公园健身气功系列展示大连站等活动。表彰了“大连市百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
竞技体育:成功举办了有37个国家、29个省市区、8692名运动员参加的第22届大连国际马拉松比赛;先后承办了2项国际比赛、12项全国比赛、4项全省比赛。表彰了“百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秀教练员”。在北京奥运会上,33名大连籍运动员共夺得4枚奖牌。在省年度比赛中,本市运动员参加了25个项目比赛,共夺得325枚奖牌,其中金牌151枚,金牌数居全省各市首位。大连实德女足获得全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女足超霸杯冠军。市老年体育代表团参赛省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获得金牌18枚,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省首位。2个单位被命名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个单位成为国家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十五、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空气中四项污染物均值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Ⅱ级以上(良好)天数353天,其中Ⅰ级(优)天数108天。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除大连湾、南部沿海无机氮外,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城市交通噪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本市获得“第六届北九州市环境大奖”。
建设项目管理:共审批建设项目5313个,总投资842.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1.1亿元,占总投资2.5%;验收竣工项目2870个。启动了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及“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规划环评工作,完成了全市热电、能源专项规划环评的审查工作。
环境污染防治:马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3座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削减化学需氧量2482吨;华能大连电厂3、4号机组脱硫项目投入运行,削减二氧化硫946.8吨;大化集团搬迁改造,削减化学需氧量3154吨;关闭并拆除36家小造纸企业,停产整治15家年产1万吨以上造纸企业,削减二氧化硫239吨、化学需氧量240吨。发放排污许可证2756家。全市医疗废物实现集中收集和安全处置,建立了社会源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体系。完成危险废物转移1.3万次、8.2万吨。机动车尾气年检车辆12万余台,全年共抽测车辆2万余台,处罚超标车辆2千余台。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全市17个区域实施拆炉并网工程,拆除锅炉155台,烟囱110根。总投资2.4亿元,完成并网供热面积280万平方米,减少燃煤3.1万吨,削减烟尘377.4吨、二氧化硫352吨、氮氧化物294.1吨。
自然生态保护:正式启动生态市建设工作。完成对全市62家影响水源环境安全企业的关闭或限期治理任务。
城市园林绿化:完成城市植树75万株,新增公共绿地17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
十六、人口和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13万人。年末户籍人口为583.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5.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7.83万人,比重为59.6%;农业人口235.54万人,比重为40.4%。在户籍人口中,外省市迁入人口8.0万人,本市迁出人口3.5万人,机械增长4.5万人,机械增长占主导因素。人口出生率为6.70‰,死亡率为5.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5‰。出生人口3.9万人,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93%,综合避孕率为84.31%,晚婚率为89.40%。实施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特别扶助制度,2892名独生子女伤残家庭享受每人每年960元的扶助金。投入8955.5万元,一次性解决了47390名下岗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退休补助费。继续实施农村奖扶和特殊家庭扶助两项制度,共有15042人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2562人享受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政策。建成健康家庭指导站(中心)1404个。中山区、庄河市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从业人员: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年末从业人员9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85.2万人。乡村年末实有从业人员142.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67.2万人。
企业注册登记:全市年内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13133户,比上年下降6.2%;注册资本(金)340.13亿元,比上年下降34.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08户,注册投资总额26.8亿美元,注册资本19.18亿美元,外方认缴出资额17.67亿美元;私营企业11079户,从业人员15.7万人(其中投资者2.1万人),注册资本(金)117.6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3万户,从业人员5.7万人,资金额22.7亿元。
城镇就业:年内实现城镇就业16万人,其中稳定就业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筹集再就业资金7.6亿元,使用再就业资金7.1亿元。为7653名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减免各种税费1.4亿元。安排公益性岗位3.3万个,为18.1万人提供各类社会保险补贴5.8亿元。协约式服务全年签约13.4万人,履约率达到93%。全市普惠制培训11.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4.6万人。实现创业就业2.9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197人,带动就业13265人。全年培训高技能人才7109人;职业技能鉴定9.8万人,其中6.5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十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比上年增长15.8%;年人均消费支出14101元,增长16.2%。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9818元,比上年增长17.3%;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70元,增长10.9%。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4%。
房改资金:当年归集房改资金74.1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6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9%和30.4%。运用房改资金64.7亿元,其中发放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29.7亿元,分别下降6.1%和17%。截至年末,全市房改资金累计归集余额224.7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余额168.8亿元;累计运用房改资金余额104.5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余额103.4亿元。
社会保险:截至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4万人,征缴保险费90.4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3.2%和33.7%。其中,企业参保人数144.6万人,征缴保险费78.7亿元,分别增长15.4%和36.4%。52.7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4.2万人,征缴保险费7.8亿元,分别增长8.1%和23.8%。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3.7万人,征缴保险费41亿元,分别增长20.2%和34.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7.1万人,征缴保险费3.1亿元,分别增长40.7%和40.9%。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5万人,征缴保险费1.5亿元,分别增长6.9%和36.4%。
社会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均居全省首位。城市和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额分别达到164元、97元,比上年增长20.1%、18.2%;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达到1181元,增长14.8%。建立失业保险金与最低工资标准同步调整机制。失业保险待遇平均提高75元,增长18.2%。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大幅提高,慢性病补助范围由9种扩大到15种,单病种结算范围由22个扩大到27个。各区市县全部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低收入家庭人员和残疾人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全市参保人数达到44.7万人。18737户用人单位、44万名职工纳入企事业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筹集制度体系。
社会救助:截至年末,全市城乡低保对象总数达到15.6万人,其中城市9.5万人、农村6.1万人,保障面分别达到3%、2.5%。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6亿元,其中城市1.9亿元、农村0.7亿元,创历史新高。健全应对物价上涨的应急救助机制,发放城乡低保对象补助资金1828.4万元。实施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制度,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居民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体系,投入1842万元,救助患病城乡困难居民6.2万人次。实施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投入182.2万元,为587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解决困难。帮助2000户农村困难居民改造危房,市县两级政府补贴由每户1.5万元提高到2万元。发放元旦春节临时救济、灾害救助和对口帮扶资金6033万元,救助城乡困难居民20.6万户。
社会福利:年内审批新建、改扩建养老机构20所,新增养老床位3200张。制订出台《大连市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居家养老补贴资金1000万元,近万名低保老人、遗属孤老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范围。新建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0所,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全部纳入事业单位管理,构建起农村五保户供养的新体制。落实殡葬惠民政策,为1116户低保户减免丧葬费44万元。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0.3亿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年快报数。2008年12月31日国家进行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由于我市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尚未经国家统计局审核确认,本公报中与普查相关的正式数据以经济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户籍人口数为市公安局统计口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口径。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